2022年公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》顯示,金融科技師、商務數據分析師等明顯帶有數字特征的數字職業多達97個。商業模式正處于數字化轉型進行時,在數字科技融合發展的新商科領域,對于掌握“科技+行業”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大量涌現。在此背景下,未來科技人才培養應當融入數字經濟模式,構建更為滿足產業需求的應用型、復合型人才。
 
  我國目前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大,GDP占比達到38.6%,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向,數字產業化是多數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,相關行業對于相關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在不斷增大。在瀏覽各大招聘網站后發現,對于科技類人才需求旺盛,主要聚焦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科技核心領域。
 
  為了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,高校應關注到如何重構未來商科人才的培養體系。只有建立良好的培養體系,推動新科技商科人才的培養,才能打好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。
 
  推動培養科技商科人才
 
  為培養更具有現代化目光,了解新商科產業知識的高水平綜合型人才,需要深入分析人才培養的過程。例如,如何培養,培養的難點是什么,如何配置課程,如何展開實踐等,這些問題都需要高校商科學院進行思考。
 
  針對課程配置、展開實踐的環節,當高校擁有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不能滿足培養項目的展開時,可以開展相關的校外合作。例如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,以不同的視角關注培養方案,從課程學識到具體實踐,全面提升人才素養,進一步幫助人才拓寬發展方向。
  不久前開展的《金融科技領域人才發展藍皮書》發布會上,高頓教育為助力高校建設金融科技專業,拓寬招生渠道,提出了“金科百校公益計劃”。該計劃旨在與更多財經高校合作,打造專屬產教融合基地,提供更多實習機會,培養科技商科人才。高頓通過切實的合作措施,為未來科技商科領域的發展夯實了基礎,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,提供新的發展方向。
 
  加強管理培養體系
 
  為培養高科技商科崗位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,從科研、課程、實踐實訓等方面進行完善。同時關注企業需求,通過外界需求倒推尋找培養體系中尚存的缺陷。完善的培養體系需要促進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共同發展。
 
  在新商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,校企加強合作與共建,順應時代需求,達到“多維度協同”。優質企業同樣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,通過提供優質資源或實踐崗位的方式,助力人才的培養,才能使培養體系符合科技融合行業發展趨勢的同時,滿足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。